欢迎访问《中南大学报》校报 - 中南大学  
  
第571期 本期版   合订本   报刊导读   小程序   更多期次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下一期日期查询 |  文字版 |  订阅 |  返回首页
   

如何让科研成果走出 “象牙塔”

作者:□本报记者 王瑞佳 刘瑞扬查看:49


  6月7日,2018年高考在万众瞩目中如期而至,语文科目全国II卷的实用类文本阅读的一段素材使得中南大学赵中伟团队再度走红。
  考生们看到的可能是一道考题,更多人关注的则是中南大学教授团队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范例。
  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开发新产业等活动。高等院校作为科技成果的供给主体之一,每年产生大量的研究成果,但真正做到转化的却并不多。
  为促进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企业等创新主体及科技人员转移转化科技成果,打通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通道,2016年2月,国务院印发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全国高校掀起了一股科技成果转化的热潮。我校依托坚实的科技成果转化基础,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结合自身情况,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科技成果转移和转化的机制和制度,一步步探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从学校第一个上亿元的科技成果转让——“个体化医学基因检测技术”到如今的“变形镁合金及制备技术”专利技术的转让,中南大学一手抓科研,一手抓成果转化,努力将科研人员的智力成果转化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不竭助力。
政策“保驾护航”,服务“贴身护送”
政策的不明晰使得科研人员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是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原因之一。科技成果转让后模糊的利益分配,转让过程中繁琐的申报流程是科研人员成果转化路上的“绊脚石”,这就使得很多能够为社会生产力做出贡献的科研成果无法与实际生产对接,被束之于大学之高阁。
  为了提高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2014年,我校将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的两个“50%”调整到“70%”,即学校科技成果转让(或许可)获得货币净收入或技术入股所得股份的70%,分配给完成人所在课题组。“我们的老师学生用自己的科研成果换来了更多实实在在的收益,大家研发、转化科技成果的积极性自然会提高。特别是学校也在适时调整、完善或出台相关支持和鼓励成果转化的政策、举措。”中南大学科研部技术转移办公室主任李昌友说,“比如,2016年制定出台的 《中南大学科技成果管理办法》 明确了相关部门的职责和分工,完善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方向、程序和利益分配制度等。”
  除了在政策上对科研人员进行正确有效的引导和鼓励外,我校为科研人员“简化”了科技成果转让的申报流程。通常情况下,科技成果转移要经过协议定价、向所在二级学院提交科技成果转让或技术入股申请、学校法律顾问审查合同或协议、科研部或学校审批合同或协议、在校园网公示、签署合同或协议等流程,成果转让过程中需要与受让方的谈判,也涉及到校内有关部门之间的协调,这些具体事务往往让一些科研人员对科技成果转化望而却步。为了打消科研人员的这些顾虑,从协定议价到谈判斡旋,从拟定合同到签署合同,学校科研部谈判团队会在成果转让过程中为团队提供全过程服务,名之为“傻瓜式服务”,而科研人员成了成果转让的“门外汉”。
  赵中伟教授科研成果的成功转让就得益于科研部谈判团队这一“傻瓜式”的服务。虽然在科研上他做得游刃有余,但他对于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程序却一概不知。在得知赵中伟团队在成果转化方面遇到的困难时,学校科研部积极与有关企业对接,为赵中伟团队提供全程服务,最终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赵中伟团队的三件相关专利以独占许可方式转让给相关公司,许可实施使用费1.048亿元,成为中南大学第二个上亿元的科技成果转化案例。
转化传统一脉相承,“双创”氛围孕育成果
进入新世纪,学校提出的科研目标就是面对国民经济主战场和民生建设大领域,因而出台了有关鼓励科技成果转化、鼓励院士教授等专家学者创新创业的政策。其中两个“70%”的政策更是开全国高校之先,即科技人员办企业,其技术类无形资产作价入股,作价入股总额的70%给予技术持有者;横向科研课题的结余经费入股科技型公司时,课题组成员持有入股金额的70%。股权激励的实施,调动了一大批教授和科研人员的创新创业积极性,一大批学科性公司纷纷建立。2012年,学校根据国家最新政策,将“两个70%”调整至“50%”,即学校科技成果转让(或许可)获得货币净收入或技术入股所得股份的 50%,分配给完成人所在课题组。2014年,为了提高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学校再次将两个“50%”提高至70%。
  学校对科技成果转化的高度重视,还体现在主要负责人率先垂范,引领转化。2004年,时任校长黄伯云院士团队国内首创“炭/炭复合材料飞机刹车材料制备技术”,2010年,其孵化的博云新材、鑫航机轮两个公司和全球最大的航空航天业务供应商霍尼韦尔公司联合组建的霍尼韦尔博云航空系统(湖南)有限公司,成为中国商飞C919大飞机机轮和刹车系统的唯一生产商;2016年,时任校长张尧学院士团队将研制出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超级操作系统“透明计算”的科技成果予以成功转让,使得多款透明计算产品得以开发应用;现任校长田红旗院士团队在高铁空气动力学、列车撞击动力学等方面取得系列原创性和工程应用成果,完成我国系列高速列车外形设计、首列国产耐冲击列车吸能结构设计,完成“复兴号”高速列车的空气动力学与撞击动力学设计及优化,成果应用于我国青藏、京沪、京广、哈大、兰新等提速、高速、高原、高寒和城轨等铁路工程。
  学校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同样为科技成果的研发和转化提供了契机,我校创新创业中心通过创新工作机制,搭建服务平台,加强创业培训,资助学生项目等措施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双创氛围,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财富的能力逐步增强,因而在校学生创办的科技型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在校学生创办的312家公司中,近百家获得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和地方政府专项资金千余万元资助,这些科技型的中小型企业也在一定程度上孕育着科技成果的转化。
  良好的“双创”氛围,一脉相承的科技成果转化传统以及量体裁衣的政策制度,让学校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之路。2018年3月,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刘楚明教授团队研发的“变形镁合金及制备技术”成功转让,这是我校第三个上亿元的科技成果转让案例,这也意味着在科技成果转化这条路上,我校将会继续发挥中南优势,让更多能够提高社会生产力的科研成果走出大学这座“象牙塔”,投入到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以这种一流的科技贡献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中南大学 版权所有 订阅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0051次访问,全刊已有7362509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