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南大学报》校报 - 中南大学  
  
第2期 本期版   合订本   报刊导读   小程序   更多期次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下一期日期查询 |  文字版 |  订阅 |  返回首页
   

代表声音(二)
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顺利实现内涵式发展

查看:79
  此次双代会期间,很多代表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学校要快速推进内涵式发展,必须全面解决学校内部影响内涵式发展的潜在问题,减少内耗,防止看不见的负能量去抵消推动学校前进的正能量。

       实现数据共享、学科交叉新局面
  数据共享、学科交叉在现代大学建设之中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学科交叉点往往就是科学新的生长点、新的科学前沿,最有可能产生重大的科学突破,使科学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要更好地推进“双一流”建设,需要综合利用多学科优势,形成学科交叉,数据共享的新局面。
  冶金院代表赵中伟举例说,冶金专业为“干细胞”专业,学科交叉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跨领域的学科交流中,冶金能够吸收其他学科的知识理论促进自身的发展,而且冶金领域内的几门学科也可以在彼此交叉中延伸出新的学科,比如如今的材料、粉冶、化工学科都是由冶金衍生,从而划分独立出来的。他认为学科交叉能够实现多学科发展与创新,理应得到大范围的推广。
  关于如何实现数据共享,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代表朱忠平认为,建设“双一流”高校就必须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以此整合散乱分布的信息资源,提高数据的利用率,打破当前“各自为政、信息孤岛”的局面,让学校的科研、教育和管理等信息工作朝着标准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结合湘雅医院自身情况,湘雅医院代表孙虹认为湘雅三家医院要加强协调合作,形成以医管处为指挥的三家统一协调医疗系统,形成“大团队”和标志性成果,实现医院共同发展。另外,在强调内部合作的同时也应注重与国外知名院校的交流,增强国际化水平。他还提出建立科研成果网络申报系统,将医院方面的信息纳入学校统一管理,实现信息统一化,集中化。
  湘雅三医院代表王维说,学校整体的评分最终是落实到学科问题上,而学科建设不能仅靠学科专家负责,应该发动学校的力量。但目前我们缺乏关键性的成果,也缺乏团结和协同的意识。他认为学校可以对标志性学科进行重点扶持,引进先进设备,认真分析高水平人才的引进障碍问题,使机制灵活化、个性化,加强学科整合。    

       建设“文化中南”,打造宜居校园
  建设“双一流”高校,不仅要在科研学术上跟进,校园的文化建设和公共服务支撑体系也要达到同水平的发展。校长工作报告提出,学校将以有色金属、生物医药、交通三个学科群为依托,启动三大文化长廊建设,致力于打造一个体系完善、结构合理的校园文化育人平台,以此推进中南特色文化建设。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提升保障和服务水平”的工作目标。
  建筑与艺术学院代表赵小平说,要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就必须优化内涵式发展的环境。在建设“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怎样提升我校特色文化的建设水平,是学校需要思考的问题。而文化积淀一直是中南较为缺乏的部分。他提到,我校目前没有历史文化学院,也没有相应的文化展览点,因此,他建议学校可以朝着这方面进行开拓。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代表刘泽民说,内涵式发展需要深厚的积淀和长期的孕育,而现代社会却急于求成,太过功利。他认为,中南大学作为一所以理工医科见长的大学,在学校强大的工科背景和工科思维下,所有人应该静下心来,想一想,文科是什么,文化是什么,特色是什么,特色文化是什么,怎么结合,怎么形成。

       提升服务保障水平
  校园基础设施的作用和意义,在于保障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更好地站在学校层面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和有力的保障。因此,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对提高“双一流”建设的效率有现实意义。
  分团讨论中,粉冶院代表张国栋提出了后勤中科研用房短缺的问题。他认为,学校需要从顶层设计上进行规划设计,确认到底需要多少房间,需要多少研究场所,并建立部门协同联动机制,做好全校的基本条件建设总体定位与规划。
  建筑与艺术学院代表张金学提到,目前校本部西苑、南校区、湘雅校区的周围环境都处于改造的阶段。例如南校区,学生上下课与教职工车辆的出入造成了交通的拥堵,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学校应对于交通问题予以重视。
  信息化基础设施是“智能校园”建设的保障。外语院代表侯先绒提到,随着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方式逐渐普及,“雨课堂”等教学辅助软件越来越多地被使用,但学校的无线网络状况跟不上发展的需求,难以覆盖全校且网络时常出现不稳定的状态,在线课堂作为学校的一个发展指标却因此而受制。她建议通过在教室里面设置路由器的方式保障学生在教室内的线上学习。
  
       扩大公共平台,引领“双创”发展
       有些代表提出,学校支持90%以上的在校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训练实践,这个大方向很好,但是90%的学生人数,我们是否有支持这么多人的条件,比如我们的公共平台是否够大,设备是否够齐全。从一流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若要达到90%以上,我们就应该扩大学生实验公共平台,而不只是强调高精尖实验室的扩大。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材料院代表梁叔全提出:作为双一流大学,应要有良好的教风和学风,才能培育出优秀的学生。如何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这就需要我们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要求,走以教学质量优化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教学和评价过程要更加科学合理,要把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激发出来。虽然现行体制有这方面内容,然而效果并不明显,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革。

       细化教师职称评价体系
  建筑与艺术学院代表石磊说,建艺院建筑专业本身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但一直都是按工科的评价体系来进行,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师的职称晋升。
  法学院代表王红霞认为,学校以往的评价体系,对文科来说存在着诸种不匹配。例如教师的创作类成果没有文学、艺术等专业纳入考核体系内。学校可以探索、制定有效评价文科的指标体系,有效激发各类人才的成长活力。

       重视出版社建设
  出版社代表吴湘华说,目前出版社存在的问题有市场萎缩、人员老化、基础薄弱、体制不顺、思想不稳、作风不硬。要推动中南大学出版社的建设,就要依托学校的优势学科资源,以新型智库建设为国家政产学研商等提供专业领域的知识服务;要以互联网+媒体教材出版推进立体课程建设为育人服务;要以红色湖湘人物,书香中南等特色人文板块为学校的文科发展献力;同时坚持以党建为先导,整章建制,规范程序,强化劳动纪律管理,坚持一周一会,一旬一学一月一讲,以学习教育统一思想认识。

中南大学 版权所有 订阅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5817次访问,全刊已有7361919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