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南大学报》校报 - 中南大学  
  
第19期 本期版   合订本   报刊导读   小程序   更多期次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下一期日期查询 |  文字版 |  订阅 |  返回首页
   

范景莲:相信自己

作者:杨滨玮 李秀东查看:79


  获得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的范景莲在科研中越发感受到科学的 “魔力”。曾经会在高强度的工作下喊累的她,如今只需简单地锤锤背,就又能继续埋头工作。她感叹当下的研究是“为了兴趣”。范景莲眼中的坚定似乎在告诉我们:有再大的苦,她也敢吃,再大的罪,她也能受。

       粉末冶金不只是工艺
  谈到对范景莲的第一印象,材化1402班的李振扬想到的是初次在课堂上见到范老师的情景,“她站在那里就有一股无形的威严”。而同班的谢莉则想到的是:“她首先向我们强调了粉末冶金不只是一门工艺,它是一门科学。”
  “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是粉末冶金?”
  2017年10月31日,在材化1402班《粉末冶金原理》的课堂上,范景莲作为该班的新任授课老师,站在讲台上望着“撤退”到教室倒数三排座位上的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第一个问题。她让同学们挨个儿上台作自我介绍,同时发表自己对粉末冶金的看法。
  “我认为粉末冶金只是简单的工艺”、“我认为粉末冶金并不理想”……30个人的回答五花八门,几乎没有人对粉末冶金有真正的兴趣。
  台上同学的发言,与自己的想象存在很大差距,范景莲开口道:“粉末冶金不只是工艺,粉末冶金是一门科学。”她开始列举粉末冶金不再只是电脑屏幕,而且是电子信息、空天飞行器等现实中的种种尖端应用,给同学们展现属于粉末冶金的另一个世界。在教学上,范景莲有所体会,“我们不仅要教知识,更要让学生知道,他所读的书,对这个世界能产生怎样的影响。”
  从第二堂课开始,她开始多样化地安排学生小组讨论,并上台展示。没人担任组长,那就赋予组长指定人选上台的权力。当大家争着当组长后,又设置每人轮流上台,然后由组长总结的模式。以多变的规则,让学生时刻集中精力,鼓足干劲。当学生因紧张而开始认真对待课堂时,她就开始一边上课一边讲故事。讲她自己科研中的故事、讲粉末冶金老一辈怎么做研究的故事,讲理论是如何创造的故事。经过范景莲的引导,同学们逐渐发生了变化,“慢慢地,我发现同学们的眼中开始发光了,而从那一刻起,我就知道他们已经开始感兴趣了。”
  以引导而非说教的方式教育学生,是范景莲一直坚持的教育理念。她以生动、富有故事性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也通过引导帮助学生领悟和承担,学会担当属于自己的责任。    
  今年研究生二年级的闫海翔,在一个实验项目中,需频繁使用还原炉,并需要在还原炉前待十多个小时,甚至最长会一连三四十个小时。在闫海翔看来,在那段辛苦并且容易懈怠的时光里,是整个课题组吃苦的氛围支撑着他。如今回想起来,闫海翔觉得正是之前所吃的那些苦,才一点一点地帮助他取得进步,“就像范老师常鼓励我们的一样,量变是会产生质变的。”
  “走自己的路,相信自己的科研成果”,这是范景莲在科研里一直在向学生传递的理念。在学生尝试创新时,时常会因为查阅到的文献中所提供的实验方法比自己现有的方法效果更好而怀疑自己。而范景莲会鼓励他们去相信自己,在不断的优化下,最后会达到理想的状态。今年已经博士生三年级的陆琼至今记得,在她博士生一年级时,曾经因为想在实验中提高材料力学性能却迟迟无法实现,最后为了解决难题,她取巧地借用了文献中的原位反应法而放弃了自己的原有思路。但当她把实验思路给范景莲过目时,却遭到了严厉的批评:“别人做了多年才做出来的实验成果,你就直接借用了,瞎搞。”范景莲以她自己的一些原创性成果给陆琼建议,让陆琼坚持自己的方法。最后在陆琼不断优化下,材料的确达到了理想效果,“而我也在这个过程中少走了很多弯路。”
       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在授课过程中,范景莲所展现出来的广博的知识和勇于开拓创新的科研理念都源自于她在难熔金属领域二十多年的投入与钻研。
  2009年,她率领团队攻克重重难题,开拓性研制出了轻质超高温难熔金属基复合材料,性能比常规材料高出五到六倍。在材料研制成型之初,大小只能做到一根手指长,无法满足应用需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范景莲到外面租借设备进行实验。一万元一次的实验费用,对当时仅有几十万元经费的范景莲而言并不是小数目。在做了十几次实验后,十几万的经费就这样被“烧”走了。
  “那时候一大堆样品就堆在这桌子上,我看见这些样品烧废了就流眼泪。”范景莲顿了一下,“可流完眼泪怎么办?还是得解决问题。”她至今还记得当时几个研究生坐在办公室里,看着烧废的材料都觉得这是不可能干成的事,想放弃,但她坚持一定要干成。面对难熔金属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挑战难题,她充分分析每次失败的各个环节及问题,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法和确定制备技术路线与详细方案,每道环节亲自把关,步步跟进,随时动态调整和修正,终于,她设计提出的“微纳复合”原创思想得以实现,成功发明了新一代超高温材料-超高温轻质难熔金属基复合材料,实现了材料超高温强韧、长时间抗烧蝕和轻量化,填补了世界空白。
  范景莲做出了理想大小的材料,却发现材料硬度过高无法加工。为了能够使材料变成部件,这是摆在她面前必须解决的当务之急。她联系了中南大学附近的所有加工厂,得到的都是“材料无法加工”的回复。
  范景莲明白,要是她自己不解决这个难题,没有人会替她解决。她找课题组中的所有成员凑钱购买加工设备,其他成员都觉得范景莲“神经病犯了”,却又只能跟着她“一起犯神经病”,一起凑钱。
  “当时他们的老婆来向我诉苦,说吃饭的钱都没有了。我就说,诉苦也得干,吃饭的钱没有,还是得干。”在范景莲的威望和努力下,她最终凑够一百多万元,购买了必需设备。在购得设备后,范景莲带着研究生开始摸索,建立工艺。他们租了一间数十平米的小民房,房间里只有一张捡来的破桌子。没有板凳,一伙人就围着桌子席地而坐,自学设备的操作说明。那段时间里,范景莲白天在办公室里办公,晚上在民房和课题组成员讨论该如何加工。在这样的执着坚持和艰辛付出下,加工难题终被攻克了。范景莲所研制出的新型抗烧蚀超高温轻质难熔金属基复合材料,其高温强度相比传统难熔金属提高了4-5倍,而密度减重一半,同时具有高热辐射和耐2000-3500℃强氧化的特质,实现了航天领域高温防护材料的重要突破。
       
       总会长大
  今年五月,范景莲获得了“全国创新争先奖”,10月又获得了2017年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这些奖项是对她在难熔金属研究上二十多年的投入的认可。
  从19岁到50岁,范景莲得到的越来越多,她珍惜的人也越来越多。她感恩于亲人、朋友和与她一起日日夜夜拼搏的团队战友。这也是如今她一直保持着研究热情和动力的原因。她想让那些帮助过她,支持过她的人见证材料的发展,看到他们的支持是没有错的。
  与如今肩负重担的范景莲相反的是,小时候的她,和“负责”、“懂事”几乎扯不上一点联系,甚至就连学习,也只是仅指望能考上中专,不用待在农村里干活。罚站、请家长、通报批评、写检讨,为了能让这个课堂里最调皮的孩子规规矩矩地坐在教室里学习,老师煞费苦心。可就当看见范景莲在讲台上举着凳子罚站还一个劲地望着台下同学傻笑时,老师也没辙了,只能劝道:“你不要闹了行不行?”
  这样调皮的她,在高一那年回家后,看到躺在病床上不能动弹的父亲,她突然间开始懂事了。她把书包一丢,大哭不止,然后就到农田里干活去了。从此,每周末都回家干活,为父母减轻负担。为了照顾父母,帮他们撑起家,一天她跟父亲说:“爸爸我不读书了,我要给你把病治好。”父亲却只是摇摇头,告诉她说:“我不能再耽搁你了,你别管我,好好地去把书读好。”当初坚决反对范景莲读高中,认为女孩该早点出嫁的爸爸说出的这句话,让范景莲感动了至今。
  在过去十余年间,范景莲面对着高温轻质难熔金属基复合材料一道又一道的技术难题,她只能挤出极其有限的时间回家尽孝。父母每次生病都只能由她的兄弟姊妹帮忙照顾。她父亲为了支持她的事业,即使在2009年重病临危时,也不准家人通知范景莲,担心影响她的工作。对她来说,父亲的突然病逝给她很大打击,“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父母的支持与理解塑造了范景莲“爱国、奉献、感恩、回馈”的价值观,也成为了她解决材料设计、制备、工程化等一个又一个难题时的无穷动力。


中南大学 版权所有 订阅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9383次访问,全刊已有7360253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