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南大学报》校报 - 中南大学  
  
第597期 本期版   合订本   报刊导读   小程序   更多期次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下一期日期查询 |  文字版 |  订阅 |  返回首页
   

你我的故事中南的故事

作者:□本报记者 谢宗霖 梁馨月 吴兆桐 司雪查看:262





  今天,我们骄傲地走进了 2020 年。回首2019年,遇见、重逢、生活、收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家记忆。你我的故事,它有血有肉,成长在大环境中,编织成中南记忆。
    2019,有人初遇中南。8月29日是新生入学报到的第一天,中文2019级的周盼盼却不是第一次来中南。高考结束后,为参加中南大学综合评价考试,周盼盼一个人来到长沙。坐上出租车,报上目的地中南大学,司机问道:“你想去哪个校区哪边的门?”她一下子有点茫然,向学长学姐询问之后才知道中南有校本部、铁道、湘雅等多个校区,也才知道自己要去的具体位置。“中南各座大楼的大是直观的。”她回忆起自己当时的心情,紧张、期待、欣喜,像一个等待新年礼物的孩子。对她来说,进入这所一直向往的学校,是她努力付出之后最好的回报。初入大学,土木安全1902班的许迪觉得自己是一个“路迷”,一个学期下来他还是没有把南校、新校区摸透,其他校区更是没去过几次。“图书馆算是我课余时间去得最多的地方了。”谈到这,许迪的言语中充满自豪。初入大学,开始时为校园的面积之大而感叹,后来在图书馆、在课堂上看到一个个认真学习的同学,再到有机会聆听院士大家的讲座报告,许迪发现“中南之大”不仅在面积,更在于它的学风精神、文化底蕴。
  2019,有人不舍离开。本科毕业那段时间,测控1501班的师福林有空便会在校园里散步,已经前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继续深造的他眷念中南校园。南校礼堂上演的毕业晚会上,师福林是默默流下了眼泪的。“数不清来过这里多少次了,以前来到这里几乎是为了雅韵中南的表演。”想到这可能是自己最后一次来到这里看表演了,师福林望着礼堂四周陪伴了四年的同学,更多的还是不舍。打包行李回家离开长沙的时候,他更新了自己的QQ动态:“有一分热,发一道光”,希望自己能好好地对陪伴了自己四年大学时光的母校道一声再见。自动化2017级的魏一丰在临近毕业之际选择了考研,虽然大三的课程安排比较少,但准备考试的过程中压力很大。今年清明节的时候,他想出去缓一缓,便去了武汉,“这是我第一次单独出去旅游,坐上高铁,感觉自己离中南、离长沙越来越远,就有种说不出的感伤。”最后这一年的时间,魏一丰倍感珍惜,“过去班级的聚餐活动自己总不放在心上,这一年,得和大家再多聚聚。”
  2019,有人久别后重逢。11月3 日,原中南矿冶学院1979级校友代表们再一次重聚中南大学,参加入学40周年返校纪念活动。身着统一的纪念衫,1979级自动化系的校友们从本部校门一路走向民主楼,好奇的目光不断地打探着四周。虽然一路看来,校本部的格局在这40年来不曾有明显变化,但是翻新的大楼,重修的图书馆为他们曾经的熟悉涂上了陌生的色彩。座谈会上,自动化系退休教师叶夏生望着一张张记忆中的面孔,仍能够从左到右按顺序地把他们名字叫出:“班长李照学、体育委员雷向东、自动化系学生会生活部部长邵伯荣、张春波……你们是我带过最好的一届学生。”望着些许熟悉的场地,记忆就能回到40年前。晨跑、晨读、拿着英语词典背单词……作为1984年经济体制改革提出前毕业的最后一批学生,1979级校友们与改革开放联系紧密,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祖国奉献。1979级矿机专业的陈欣荣在纪念诗中这样写道:“四年寒窗结识了一辈子的姐妹兄弟,一砚浓墨续写了几十年的风雨沧桑。过去成功已在碰杯中发出清脆的声响,百年变局还需我们贡献磅礴的力量。”
  2019,挑战第一次。加入学校新青年话剧社,是地勘2018级的柷云慧和物联网2018级的马正东共同的选择。不同的是,柷云慧选择出演话剧,马正东选择执导排练演出。《故去的亲人》是柷云慧今年首次参与的话剧演出。真正参与排练,她才深切感受到演员的台词很难背。话剧演出中的台词不同于日常口语对话,很多词语不常用,再加上说台词的同时还需要进行各种表演,“忘词”就成了常事。除了台词,肢体僵硬对于柷云慧这个表演新手来说也是一大难题。“我一有时间就会背记话剧中各个角色的台词,只为能及时接上其他演员的戏;也会主动将排练的时间延长,希望能深入角色内心,在表演中更好把控台词和肢体语言。”最终,柷云慧圆满完成了属于她的首场演出。同一个话剧专场中,马正东导演的 《一只马蜂》 也顺利演出。“最开始执导演员排练的时候总觉得角色之间的情感衔接处理不够自然。”通过各种请教、学习,马正东终于找到最合适的衔接方法。演出结束时响起的热烈掌声是对他最好的回报。正如马正东自己所说:“如果不逼自己一把挑战第一次,我永远不会知道很多曾经以为做不到的事情其实都是可以完成的。”
  2019,收获感动和温暖。迈入大学,中文2019级的丁蕾期盼尽可能承担更多的责任。通过中南勤工助学家教中心平台,在一系列培训、面试和试教之后,她如愿成为一名家教老师。周六晚上是丁蕾给一个高三女孩上数学课的时间,每次下课都很晚,家长阿姨都会给丁蕾熬一碗暖暖的桃胶,“这碗暖暖的桃胶就像长沙冬日里的暖阳,一扫阴雨天的寒冷和我身上满满的疲惫。”丁蕾说,每一次去家教都能体会到生活的美妙和温暖,看到自己的学生能收获更多,这是作为老师最感动的了。考研前一周,微电子2016级的原宏峰意外收到了来自学校的礼物。准时赶上图书馆开馆时间的他发现一盒糖果,一张明信片摆在了自习桌上。明信片上留下的“苦以坚韧,必有所得”鼓励着最后一周心理上有些难熬的他。“考研这条路确实有些孤独辛苦,但我相信自己的努力都是甜的,感谢默默支持我的中南。”
    2020,中南也即将迎来合并组建20周年之庆,越来越多的中南故事等待中南人共同演绎。

中南大学 版权所有 订阅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214930次访问,全刊已有7369583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