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南大学报》校报 - 中南大学  
  
第597期 本期版   合订本   报刊导读   小程序   更多期次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下一期日期查询 |  文字版 |  订阅 |  返回首页
   

欧旭鸸: 以最佳状态 “攻略” 我的大学

作者:□本报记者 刘婉柔查看:135


版面一144.png
  

       夜晚的灯光下,欧旭鸸将笔记本上一项项的任务划掉,看书、读英语……大学四年,在她划下的一条又一条横线中,国际刑事法院模拟法庭比赛冠军、综测专业排名第一、保研中国人民大学、“双创达人”……笔记本上,最新划掉的一项已经完成的任务,是竞选“中南大学2019年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


       心中有“秤”,量度每一天

       刚刚领到中南大学通知书的欧旭鸸,早早收到了班导师一份特别的暑假作业——抄写《乡土中国》并撰写一篇读后感。正是这样一份作业让她从高考后的浮躁中走出,回到高中的学习状态,也让身为理科生的她初步接触到人文学科。

       但是,专业的人文学科学习并不是单纯的阅读与抄写。面对厚厚的律典,繁杂的法条,理科生出身的欧旭鸸在初入大学、进行法学专业学习时感觉到明显的“水土不服”。于是,她只好一遍一遍翻看法学书,用勤奋“补课”,为专业学习打好基础。“这四年,我没有荒废,也不敢松懈。” 

       开启大学生活的欧旭鸸,心中始终有一杆秤,量度着自己的行为。她的一天是在起床后的看书预习、诵读英语中开始的,下了晚课她也还会再匆匆赶去图书馆多看一会儿书。针对法学专业大量细碎的知识点,她利用理科生逻辑思维较强的优势,利用框架图来总结归纳,缕清思路,辅助记忆。在衡量和计算中,她把横亘在学业进步途中的一个个问题解决掉。大学期间,欧旭鸸的保研成绩为94.7,综测均分位列年级第一。

       欧旭鸸手边常放着一个小小的规划本,记载着自己每天需要完成的内容。学习中遇到或者想到有趣的点或问题则会记录下来,事后再花时间去思考。提高效率、隔离诱惑则是她保持自律,完成每天规划的秘诀。“我知道什么对于我是诱惑,然后远离它。”这样的高度自律,让她在学术科研、学生工作、社会实践每个方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为自己加码,挑战每一天

       国际刑事法院中文模拟法庭比赛(ICC中文赛)是国内最大的模拟法庭赛事,也是用中文举行的水平最高的模拟法庭比赛。抱着学习的态度,处于大三这个学业关键时期的欧旭鸸还是准备参加比赛。

       当时整个年级只有她一个人坚持下来,有很多关系好的同学都暗暗提醒她要注意平衡学业和比赛。她说:“今年是我们学校第一次参赛,我很感兴趣也喜欢挑战。”

       模拟法庭的备赛是长线作战,它不仅要求选手具有严谨缜密的逻辑思维,更要有自律的态度和一颗坚定地持之以恒努力的心。三份一万多字的书状,大量的模拟赛,大量国际法文献,包括条约、国际组织决议、判例、著作等法律检索,对他们而言都是巨大的挑战。没有经验,他们只能不断摸索着学习,看视频、请教老师……长达八个月的每天像期末一样紧张的备赛几乎占据了欧旭鸸大三的全部时间,寒假更是春节一过便立马返校跟进。在紧张的备赛下,她还需要兼顾学业。 

       4月,在赴北京参与比赛的前一周,重压下的她已经喘不过气。当时的她对前景迷茫,成绩也不适时掉了几名。因为害怕拖累队友,她向老师提出更换庭辩手的请求。同伴的鼓励、自己实打实的付出让她慢慢找回自信,在北京的比赛中,她协助团队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7月,她和她的同伴终于走到了海牙的决赛舞台,但保送推免研究生夏令营却与在荷兰决赛时间相冲突,又恰巧抽到她上场。她不愿意看到大家的努力,因为自己全部废弃,甚至一度想要放弃参加夏令营。这样的情况下,她的同伴主动为她分担了很多比赛准备工作,不断鼓励、支持她去安心准备夏令营。

       “这个比赛是一个团队的比赛,幸运的是我有一群温暖的同伴。” 她说。为了平衡两者,她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只报考时间较早的中国人民大学夏令营。北京夏令营一结束,她便直接坐当晚的飞机从北京飞到了荷兰,与她的同伴一起为比赛画上句号——2019年7月12日,欧旭鸸和她的团队代表中南大学法学院在国际刑事法院中文模拟法庭比赛(ICC中文赛)决赛中荣获冠军。


       撷阳光相随的每一天

       欧旭鸸从中学开始便已经开始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在社区慰问、天桥义卖手工制品、义务清扫……奉献与爱心的种子早早就种在她的心底,她将爱心落实为日常的行动。在大学的她,更是加入了青年志愿者协会,参与了支教等一系列志愿和实践活动,只要有时间,她便会参与到志愿服务中,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和力量。

       大一学年,她申请参加“中南大学赴湖南省江华县暑期义务支教社会实践团”,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公益实践活动。支教学校的大多数学生都是留守儿童,这半个月他们陪着孩子们一起学习、玩耍、成长,温暖了孩子们的心。“能和志同道合的同学做喜欢的事,也能看到孩子们的笑脸,我觉得就很开心。” 她用短短的粉笔与亲切的微笑,将温暖传递给四年级的学生。离别时,孩子们精心准备的礼物和不舍的话语,深深打动了她。她说,“那一刻很幸福。”

       除了志愿服务,她也热心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做到知行合一。关注时事民生的她,在大二、大三主持了“第一书记推动精准扶贫的政策保障研究”的调研课题,与第一书记、村干部、贫困户进行访谈,了解扶贫现状,收集第一手资料。国庆等节假日等待他们的往往不是休息,而是一片片黄土地。国家大政策下,他们看到精准扶贫带给农村的巨大改变。在浏阳的一个村子,第一书记带着他们去一个贫困户的菜地里看,老伯热情地给她们解释他的情况,还从菜地里摘下一个最漂亮的南瓜送给他们。

       两年多的时间,她和团队一起扎扎实实将足迹迈向湖南、江西、河北和四川等八个地区的乡村基层。收集到视听资料33G,对当地精准扶贫具体政策与实效进行调研,其撰写的调研报告更是荣获校级“升华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

       大学应该怎样度过才不算荒废?对于这个令许达大学生困惑不已的问题,欧旭鸸用每一天的充实生活作出回答。



中南大学 版权所有 订阅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214928次访问,全刊已有7369554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