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南大学报》校报 - 中南大学  
  
第584期 本期版   合订本   报刊导读   小程序   更多期次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下一期日期查询 |  文字版 |  订阅 |  返回首页
   

桂卫华: 想事、 做事、 成事

作者:□本报记者 宋琳 刘瑞扬查看:184




  桂卫华,有色金属工业自动化专家,中南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3 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曾先后担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中国自动化学会技术过程故障诊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理事和计算机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南省自动化学会理事长,教育部科技委学部委员。


       无论在哪里,无论做什么,桂卫华都表现为一个想事做事成事的人,正因为这种做人做事的品质,他和团队研发了系列化的智能优化控制系统,成功应用于铜、铝、铅、锌等主要有色金属生产过程,建立形成了有色冶金过程优化控制的关键技术,为解决复杂有色冶金过程的建模与优化难题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技术。

       与有色金属结缘
       1968年12月,响应“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18岁的桂卫华来到了湖北省西北部的农村。这片广阔的黄土地上,存留着桂卫华最难忘的经历。“父老乡亲们特别好,我去年还特意回到那里看了看。”
  这片土地,是桂卫华工程事业萌芽的地方。国家修建襄阳到重庆的铁路时,需要农村出民工帮助修桥。技术员找来下乡的知识青年协助打桥墩,跟他们讲解建桥原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让年轻的桂卫华和工程有了第一次接触。
  1970年10月,桂卫华来到了丹江铝厂做工人;1972 年桂卫华因技术革新等杰出表现,被推荐到中南矿冶学院上大学,从此,桂卫华与中南与有色金属结下了不解之缘。1975年10月,大学毕业,桂卫华回到丹江铝厂做技术员,他将自己在学校所学倾注到工厂生产中。
  1978 年,这对全中国青年知识分子来说是重要的一年,研究生考试恢复,知识青年得以以考试的方式重新回归知识的殿堂。桂卫华也想试试,参加研究生考试,但是厂长不同意开证明。“厂长当时劝我不要考,大批名校大学生像清华的学生都考不上,更何况我这样只学了一点知识的人,听都没有听说过研究生,根本不够对付考试。”即使是厂长百般不愿他去参加考试,桂卫华还是坚持去考,经过一番努力,厂长终于开了证明。白天在工厂工作,晚上桂卫华便拿着仅有的一些资料展开复习。同年 10月,桂卫华回到了中南矿冶学院。“当时我们这个专业只有4个研究生,学校的学生五舍六舍七舍八舍我都住过。”桂卫华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研究生期间成绩优异,平均分达95分,长期保持在专业第一名。1981 年,桂卫华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当时他就想,“我要让有色金属之光照耀更多的年轻人走向成功。”

       想事、做事、成事
      20世纪80年代,国家开始选派出国留学人员。那时,中南大学已与德国杜伊斯堡大学有校际交流,每年有两个名额公派留学。桂卫华研究生期间的第二外语便是德语,德语成绩优异的他参加了教育部的语言考试。“当时也没想着出国,但既然能够考,就试试吧。”就这样,在一个燥热的中午,正准备在胜利村住所内吃午饭的桂卫华接到了公派留学通知,拿到了这个宝贵的留学名额。
  “到了德国之后,发现中德两国差异太大了,太惊讶了!”德国是工业强国,工业水平遥遥领先,改革开放不到十年的中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桂卫华和其他留德学生在德国唯有刻苦学习,认真钻研,以尽快缩短祖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年轻人,总会想着改变点什么。”
  1988 年,桂卫华回到中南工业大学自动控制工程系工作;1990 年晋升为中南工业大学教授。桂卫华在带学生的时候,总会教导他们要会“想事、做事、成事”。想事就是设想做什么事和设计怎样做好事,即做事情先要有想法,要敢想,有异想;做事就是要真正把想法付诸实践;成事则是要把握机会,及时总结,适时调整,坚持不懈地做到最后一步,即善始善终、善做善成。
  1991年起桂卫华先后担任中南工业大学自动控制工程系副主任,中南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党委书记;2002年出任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做院长就像以前的生产大队队长,天不亮就在山梁上喊 ‘出工了’,起着带头作用。”桂卫华认为,一个学校要想有地位,必须要有强势学科,而科研则是学科的支撑,科研工作做不好,学科就上不去,学校也就没有立足之地。因此,作为院长的桂卫华在院里带头科研,鼓励更多的老师参与进来。
  正是桂卫华敢于想事、严谨做事、善于成事、认真科研的精神,他和他的团队研发了系列化的智能优化控制系统,成功应用于铜、铝、铅、锌等主要有色金属生产过程;建立形成了有色冶金过程优化控制的关键技术,提出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高强度铝合金构件制备重大装备智能控制技术,并成功应用于亚洲最大的万吨多向模锻水压机等,降低电耗8.3%,提高成品率6%,确保了大型航空航天构件制备精度;桂卫华同时研发了铜冶炼全流程自动化关键技术,使中国铜冶炼的技术水平跃入世界先进行列。
  现在,年近古稀的桂卫华院士仍然密切关注着学生的发展,每天都会到学院里指导学生,和学生讨论课题,给他们出主意,鼓励他们放手去做。

      知难而上,求实而行
      “每个学校都有一脉相承的文化和精神,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老师和学生,于我们这一代中南人而言,‘求实’ 是我
们的精神支撑。”2008年,研究生入学三十周年之际,桂卫华和校友送了一座刻有“求实”二字的书本雕塑给学校,以此激励中南后辈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我不认为下乡那十年是在浪费时间,因为做成一件事情不容易,这十年下乡生活让我受益匪浅。”铝厂的工作经历为桂卫华打开了有色金属行业的大门。而中南,是桂卫华在有色金属行业走得更远的地方。
  有色金属的科研道路漫长艰深。桂卫华希望所有在科研道路中前行的后辈们不浮躁,不气馁,更加刻苦,更加努力。“有人说有色金属已经是夕阳产业,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对的。有色金属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军工发展以及高端制造业进步的重要支撑。在倡导世界一体化的当下,我们更应发展自己,建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不能因为某一天突然被外国卡住产业链的一环而手足无措。”
  为此,桂卫华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有色金属行业。看过中南几十个春夏秋冬,走过无数次去实验室的路,硕果累累的桂卫华为有色金属行业、为中南之发展,一如既往,奋然前行。


中南大学 版权所有 订阅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23001次访问,全刊已有7370171次访问